6月8日下午,由中关村领创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联盟联盟(简称中关村商业航天产业联盟)和无锡海瑞航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的办“商业航天卫星领域供应链建设”研讨会成功举办,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定向邀请了国内相关领域的60余名专家、企业代表参加研讨会。
航天科工海鹰卫星运营事业部、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成都宏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西安太乙电子有限公司、湖南航升卫星科技有限公司、银河航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星准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易动宇航科技有限公司和无锡海瑞航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围绕商业航天的卫星端、运载端的供应链展开讨论,分析存在的问题,剖析面临的困难,及未来发展做了主题分享。2015年以来,国内的商业航天驶上了发展快车道。商业航天运载公司、商业航天卫星公司以及为商业航天配套的众多的商业航天部组件公司等如雨后春笋一样,得到了蓬勃地发展。但是应该客观地看到,商业航天作为国内宇航产业的一支新兴力量,在许多方面还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特别是从事商业航天卫星研制以及为商业卫星配套的部组件商业公司在物料,尤其是元器件供应链方面碰到许多的问题,如“选用控制问题、采购问题、质量保证问题等”,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将对商业航天卫星领域的发展,甚至整个商业航天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与会专家和企业一致表示,商业航天大有可为,元器件作为重要的领域,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的机遇,希望能尽快推进元器件试验工程数据平台,通过原材料、研发、生产、试验、检测、认证等各环节的通力合作,共建共享,通过建立标准等协同机制,形成商业航天的公共服务资源,从而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切实降低成本。
北京线下会场
部分线上参会代表
海瑞航天执行董事章敏健表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商业航天供应链能有效解决当前我们面临的问题,用户端能“选好、用好“,能“低成本、可持续”,供应链的生产端能“统一选型,减少定制”,能“加大用量,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元器件工业基础和成果”,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产业从业者一起努力并不断实践,通过航天创新应用与产业链服务升级,助力商业航天产业链的快速发展。
原中国工程院国际合作局局长康金城在发言中指出,国际合作能够真正有利于降低成本,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许多国家急切想加入空天信息世界,这将带来实实在在的需求释放,希望国内加强商业航天平台建设,抱团出海,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也让其它国家与中国共享太空经济的红利。中关村商业航天产业联盟秘书长龙开聪表示,作为国内商业航天领域唯一正式在民政部门注册的全国性产业组织,联盟责无旁贷,将协调有效资源,积极推进卫星供应链的建设,探索适合国情的发展路径,形成可借鉴可复制的方法体系,为逐步建立商业航天供应链建设提供经验。同时,联盟将积极组织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成员单位国际市场经验和海外项目信息交流,帮助成员单位了解国际商业航天动态,掌握“一带一路”建设与国际市场需求,引导国内商业航天项目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理布局,推动航天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我商业航天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今后,联盟将不定期组织产业研讨会,搭建一个开放的合作平台。星河动力、银河航天、哈工大卫星、云航基金等企业代表出席会议。
附会议主题报告:
柳 震 商业遥感发展与供应链需求展望
李 溟 元器件供应链管理经验、问题与未来发展对策的建议
项军华 空间产品批量化生产与元器件管理挑战
闫 娜 商业宇航用电子元器件可靠性保证
秦 宇 星间激光通信终端的商业化和供应链
魏大中 元器件和供应链的需求
张 伟 商业航天元器件供应链的探索与实践
北京海淀区唐家岭弘祥1989科技产业园,
2号楼2212室
Copyright ©www.hirel.cn 无锡海瑞航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